【晓林论剑】松绑和税收是直销国策的基本取向
2006-05-26
来源:个人博客
编辑:liwei

  "望梅止渴"是典故,说的是希望与现实之间的微妙关系。显然,那一望无际的梅林就是直销经营的最终成果,也是国家管理的终极目标。可是如何走、会遇到什么曲折?能坐在阴凉的梅林之中大嚼鲜嫩可口甜润多汁的梅子的到底会是什么人,是劳动者众还是太多的投机钻营甚至不法之徒?至少国家现在还是比较担心的。于是,梅林之惑由此产生了。

  目前的直销市场正值乱世。置身其中全力打拼的未必就是目标明确,超然事外叉腰吆喝的也未必就是思路清晰。但是有一种感觉是共同的,那就是都认为这是一条值得为之付出的取经之途,在这条大路的彼端,就是可以见得到真佛的金色梯台。直销演义的过程中,一切都可能是变数,但是有一点则是确定的,那就是生产企业正有巨大的产能等待新的市场去释放、国家的财政钱袋正大张着等待更多的税收收入。

  直销模式之所以让人这么不放心,其实因为什么大家都知道,无非就是直销模式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的、难以调控的投机性。正因为如此,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当家人一方面不予挑明一方面又特意用"直销"和"传销"两个明确的概念来警示世人。这可真是政府爱护直销模式的一份苦心!其实也大可不必这么麻烦,只需要加一个补语就可以完成"好人"和"坏人"的分野--"传销"和"非法传销"。可是,有了直销和传销这两个词,就让直销模式中的积极因子变得更加清白了。而清白的东西,就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尤其是有着独特的五千年华夏文化积淀的中国,正名是重要的,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也",更何况去做了。

  尽管时下直销市场的上空风雨交加,但是笔者依然能够感觉到政府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直销模式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痛痛快快地施展一番的苦心。

  中央政府在自己的政策思路中为什么会对直销模式的发展既有担心又有信心?有两个现状,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和思考。一个是我国经济改革发展到今天已经让那么多的企业积蓄了巨大的产能,这些企业如同精力充沛的青年,你不允许他们有事可干而是日复一日地闲置那可如何是好?换一句话说,如果真的压制企业的产能或者面对企业过剩的产能而熟视无睹就是天字第一号的涉嫌谋财害命的冤案了。另外一个是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需要更多的财政收入来解决诸如发展、福利等等的棘手问题,这是需要更多的税源来贡献税收收入的。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几近30年,几乎是尝尽了经营模式的投机性的苦头。首先一个就是流通领域经营模式。不开放的时候,经济无法搞活。可是开放了就得允许一部分在价格差上投机经营。那个时候,在流通领域凭借着信息不对称而赚得暴利的比比皆是。

  再一个就是国有资产私有化。私有化是商品经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运做机制和经营基础,没有私有化作为基础,就无从谈商品的交易。如果产品都是公有制下的公产,都是大家共有之物,那可怎么发挥市场定价的规律而自由公平地交换?所以,必须进行适度的国有资产私有化。就在这场私有化过程中,又有多少以权谋私、投机取巧的事件发生?

  另外一个经典的含带着投机性的经营模式大概要数到股票了。稍微熟悉我国经济改革历史的人都知道,从前有那么一阵子,全民既是股民,全民炒股不亦乐乎。这是为什么?难道一夜之间我们的全体国民都修养到了华尔街的金融水平?不,不是的。之所以全民炒股乃投机性使然也!

  投机性,如同锋利无双又难以驾驭的宝剑,舞动之时,虽然当者披靡却也极易伤到自己。国策的制订者们当然深通此理,仅就直销管理的政策制订来看,足以说明这一点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当前的直销管理政策,那就是既悬重剑于当头又留生门于其后。个中玄机值得直销模式的拥护者们仔细揣摩啊。

  就如同看到直销模式投机性的双重性作用一样,国家的管理者也一样看到了目前太多的民族企业所面临的产能过剩的问题。尤其是适合直销模式的保健、日化等产业,难道就不能借用直销模式而为自身开辟一条新的通达市场的渠道?

  如果非得这么设问,那回答也必简洁,答案就是国家决不会"自废武功"。

  产能是企业曾经的资本的物化,是今后再造资本和维持经济活力的物质基础,这些一个又一个的企业,它们现有的潜在产能是有生命的,如果一段时间里不能发挥作用,那么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就会淘汰这些曾经的资本而使之成为废物。那不仅是企业的死亡,更是国家和民族力量的削弱。国家不会如此的选择自杀之路的。因此,这也决定了国家在直销模式上的管理态度注定是扶持为主。

  可是,有谁能站出来说,现在就放开直销的管制,比如放开多层次计酬、比如放开高的奖金拨出比?一个太多的欺诈和不负责任充斥其间的直销市场真的能够成全确实想把直销当成事业的人们的创业天堂?

  一方面国家懂得要尽早的给企业闲置的产能寻找更广阔的市场,而另外一个方面又不想让直销的多层计酬、奖金高拨出比和低水平的资金启动门槛所构成投机性所造成社会负面影响无节制的泛滥。于是,政府的第一个梅林之惑由此产生。

  目前的直销市场并不是很大,每年大约700亿元左右。如果扩张10倍,也就是达到7000亿元左右,那么国家所能获得的最大税收就是2000亿元左右。这笔钱完全可以办点大事了。很显然的是,如果直销市场能够很快的发展起来。则不仅是企业是直销人的幸事,也是国家和全社会的幸事。

  尽管国家也希望增加税收,但却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必须确保直销经营的公平性和有序化,必须确保全社会的基本稳定。于是,困难的选择就摆在眼前了:尽早的放开多层次计酬、放开高的奖金拨出显然有利于促进直销市场的快速发展,可是也同时放任了更多的经营的投机性从而会造成直销市场的全面失控。这样一来,政府的第二个梅林之惑也由此产生了。

  政府关于直销的梅林之惑并非不可解,中央政府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就已经开始拆解了。所谓"惑"者,其实就是政府在进行直销管理政策的制订时候,必须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就是了。

  首先,直销市场正处于逐步成长过程中,所实现的直销销售额也是逐步增长的。最初所能贡献的几百亿元的税收收入并不高,至少和所可能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比还不值得过早的重视。所以,初期阶段的税收收入和整顿市场秩序相比较,还是整顿市场秩序更加重要。

  因此,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直销领域的税收政策不会在短期内被提到日程上来,直销的税收政策一定是行政严管政策的"终结者",而两者并用的可能性不大。

  其次,投机经营的思想还有相当厚实的社会基础。在直销业内,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政府是迫于国际的某某种压力而答应放开直销,既然如此,那潜台词就是还有依仗国外势力而弱化政府监管力度从而继续浑水摸鱼的投机性经营的机会。不错,答应放开直销总是和国际关系中的某种契约相关联,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是中央政府的妥协。自从1949年中央政府成立以来,就已经不曾有屈辱的条约被签定过。政治中有投机性,商品经济中有投机性,这些投机性从来就不曾有过自动消失的历史记录。

  所以,我们得到的结论是,行政严管政策必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主体政策风格,至于可能会由此伤及无辜也是无可奈何的了。这是一个淘汰过程,也是直销投机性的另外一种存在风格,因为凡是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留存下来的,就一定是能够到达梅林的那一群。只不过是,用这种方式来实现直销投机性的,凭借的是实力和魄力,凭借的是公平和规范。

  第三,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对一个国家来说,国家的竞争力越来越依靠企业的竞争力来体现。二战以后,谁也不敢轻易用武力去进行经济掠夺了。于是,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国家之间彼此征战的主力军。也就是说,国家不会听任民族企业的产能长期闲置而成为竞争力日益退化的悲剧角色,国家一定会在第一个适当的时间点放开直销市场,为企业及时"松绑"。

  所以,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直销市场的放开是迟早的事情,为企业进军直销松绑也是国家一直以来的本意。只是,所有希望进入直销的直销企业和直销人必须用自己行动来奉守一个承诺:看中直销的投机性可以,但是在经营上必须依照规矩出牌;想继续在直销市场跑马圈地也可以,但是不能给社会给政府添乱子。

  至于问到怎么做才合乎现阶段的规范,没有系统的答案--个人没有,企业没有,政府也没有。答案具体实践的过程中,答案在具体尝试的行为中。梅林之惑的破解需要民间、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参与和尝试才能得到一个圆满的答案。

  • 联系电话:010-82330198

Copyright2007@CDSP.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直销专业网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1101081628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逸峰律师事务所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09114780号-3 营业执照  图书经营许可证 书店

版权规北京海畴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