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眼神话破灭?央视发声:叶黄素预防近视无科学依据

2025-04-24 11:37:48   文章来源:C营销

近日,浙江一名8岁男童因“吃叶黄素软糖患干眼症”的消息引发热议,不少家长陷入焦虑:叶黄素究竟是护眼良药,还是健康隐患?4月8日,央视新闻频道就“叶黄素对视力是否有帮助?如何正确服用?”等问题进行了相关报道,为这场争议提供了科学注解。

叶黄素预防近视无科学依据

叶黄素本是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存在于深绿色蔬菜、蛋黄等食物中,具有抗氧化和过滤蓝光的作用。它对眼睛的健康益处主要有两点:一是清除自由基,过滤高能量蓝光,减少氧化对视网膜的损伤;二是提高黄斑色素密度,延缓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等退行性疾病。援引权威专家观点,央视在报道中着重澄清了几个误区。

一是干眼症与叶黄素无关。干眼症又名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种眼睛干涩的状态,主要原因是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快。干眼症多数与用眼习惯、用眼卫生甚至所处环境有关系。叶黄素本身并不会导致干眼症,但经常吃叶黄素软糖这类高糖的食物,反而有可能会导致干眼症。

二是吃叶黄素能预防、治疗近视无科学依据。视力疲劳主要是由于长期看电子屏幕、眨眼频率、近距离用眼、长期使用度数不匹配的眼镜等,缓解视疲劳应该停止用眼,单纯依赖吃叶黄素治标不治本。专家强调,叶黄素对于预防甚至治疗近视并没有作用。

三是使用叶黄素补充剂要谨慎。通常情况下,我们每天从正常饮食中可以获取6—10mg叶黄素,完全可以满足需要,不用额外去吃补充剂。专家强调,尤其不建议孩子经常吃叶黄素软糖。部分叶黄素软糖味道很甜,有不少糖分,孩子经常吃可能增加龋齿风险,还可能进一步导致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专家建议,最好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产品,同时避免过量。过量补充叶黄素可能会导致皮肤发黄、胃肠不适等问题。

此外,央视报道中,专家表示,目前没有特效的“护眼神器”。正确的儿童护眼神器是“20—20—20”的用眼原则,即当近距离用眼看20分钟时,要往20英尺以外(大约五六米)远眺一下,让眼睛休息20秒以上。

叶黄素何以被“神”化

叶黄素不能控制近视发展速度,对预防、延缓或治疗近视并不具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在电商平台搜索“叶黄素”或“叶黄素软糖”时,很多商家打出“护眼神器”的噱头,宣称“长期使用电子产品者补充叶黄素有助于眼睛吸收蓝光、缓解视疲劳”,甚至称能预防近视。叶黄素如何走上“神坛”,成为“护眼神器”?

1.利用家长焦虑精准营销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2.7%,初中、高中阶段分别突破71%与80%。商家抓住这一痛点,通过直播间、母婴博主等渠道,将叶黄素软糖包装为“护眼神器”,宣称其能“过滤蓝光”“缓解眼疲劳”“预防近视”,甚至编造“真实案例”增强说服力。例如,某品牌叶黄素软糖在直播中被标榜为“保健食品”,实则仅为普通食品,却以“零蔗糖”“长期服用”为卖点,掩盖高糖风险。

2.产品“糖果化”吸引儿童

为吸引儿童,商家将叶黄素制成软糖、凝胶糖果等形态,包装色彩鲜艳、口感香甜,同时刻意淡化“食品”属性,混淆普通食品与“蓝帽子”保健食品的概念。儿童长期食用此类高糖产品,不仅可能增加龋齿风险,还可能导致挑食、肥胖等健康问题。

3. 伪科学话术误导消费者

商家利用“过滤蓝光”“修复视网膜”等专业术语,营造产品权威性,甚至篡改科学结论。例如,将叶黄素的抗氧化作用曲解为“治疗干眼症”,并在产品页面附上眼科数据或医生形象的科普视频,进行虚假宣传。部分商家还通过“刷好评”“刷销量”等手段,制造虚假口碑,进一步误导消费者。

繁荣背后的监管重拳已至

近年来,叶黄素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数据显示,中国叶黄素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7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24亿元,五年间复合增长率达13.11%,预计2025年还将进一步扩大。全球市场同样火爆,2023年规模达15亿美元,2032年有望突破25亿美元。然而,繁荣背后隐藏着虚假宣传、健康风险等诸多问题。例如,部分商家在广告中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将普通食品宣传为“保健食品”,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

针对广告市场乱象,市场监管总局于4月14日印发《关于维护广告市场秩序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告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并从“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医疗器械广告”“普通食品广告”“金融广告”“教育培训广告”“互联网广告”5个方面明确2025年广告监管有关重点任务,组织依法严查“神医”“神药”广告、食品广告疗效化宣传等,切实守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无疑这一行动,也将整治叶黄素市场上的诸多乱象。

在直销行业内,不少企业也涉足叶黄素相关产品。为避免重蹈市场乱象覆辙,企业需加强宣传规范,一是明确产品属性,普通食品不得宣称保健功能;二是科学宣传功效,依据权威研究数据,客观描述产品作用,避免夸大或虚假宣传;三是强化风险提示,在广告中明确标注适用人群、禁忌事项及过量风险,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总之,叶黄素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对维护视觉健康有积极意义,但功效需理性看待。在商家营销和市场乱象下,消费者要保持清醒,通过科学饮食、规范用眼等健康生活方式保护视力。同时,监管部门要持续加强广告市场整治,企业要严格自律,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让叶黄素回归“护眼助手”的本位,而非商家逐利的工具。

热门点击
和治友德广告
热门视频
康婷广告
企业热榜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北京海畴和直销专业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1101081628
  • 京ICP备09114780号-3
  • Copyright 2007@ CDSP.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