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刺客”钟薛高破产!网友:当消费者是傻子,活该凉凉

2025-07-23 14:45:03   文章来源:C营销

7月16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一则公告,让曾经风光无限的网红雪糕品牌钟薛高母公司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陷入绝境。因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债权人申请其破产,法院已中止执行并移送破产立案审查。这个诞生于2018年,靠独特造型、高端定位与精妙营销迅速走红,首年营收破亿、2021年销售额达 10亿元的品牌,短短7年便从巅峰跌落谷底。

 

钟薛高的兴衰之路

钟薛高问世之初,凭借瓦片造型的独特设计制造视觉记忆点,以“厄瓜多尔粉钻”等概念打造高端人设,再借助明星代言、网红种草等全方位营销手段,迅速在社交媒体上掀起热潮,成功占领消费者心智,成为新消费时代的营销范本。

 

2018年—2021年间,钟薛高完成4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经纬创投、真格基金、峰瑞资本、头头是道等多家知名机构。据《每日人物》报道,算上后面陆续到账的几轮融资,钟薛高从一级市场募集了接近13亿元,估值一度逼近40亿元。在资本的青睐下,多轮融资助力其加速扩张,线下大力铺设冰柜,积极拓展销售渠道。

然而,表面的繁荣难掩内在的危机。2022 年成为钟薛高命运的转折点,“雪糕不融化”事件曝光后,公众对其产品品质和配料安全性产生强烈质疑。随后,监管部门调查出配料表不真实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信任危机。面对舆论风波,钟薛高的应对策略失当,声明未能有效平息消费者的疑虑。

 

与此同时,其高价策略在市场上也引发诸多争议,被贴上“雪糕刺客”的标签,消费者对其价格与价值的匹配度深感不满。为了挽救颓势,钟薛高尝试推出低价子品牌,试图覆盖更多消费群体,但由于前期品牌形象固化以及品控等问题,低价产品也未能赢得市场认可,反而进一步稀释了品牌价值。

傲慢、失衡与失措

复盘钟薛高的兴衰历程,其走向破产的表面原因至少有三:

一是过度依赖营销,产品价值支撑不足。钟薛高在发展过程中,将大量资源投入到营销环节,通过各种概念炒作和话题制造吸引消费者眼球。但在产品本身的研发和品质提升上投入相对不足,一支售价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雪糕,其原料成本占比不高,更多成本耗费在包装和营销上。消费者在尝鲜之后,发现产品口感、品质等方面并未达到与价格相匹配的水平,心理落差巨大。当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消费,不再为单纯的营销噱头买单时,钟薛高的市场根基便开始动摇。

二是品牌定位模糊,价格与价值失衡。钟薛高既想占据高端市场,获取高利润,又舍不得放弃大众市场的流量红利,在品牌定位上摇摆不定。其高端定位缺乏持续的产品力、文化价值和用户忠诚度作为支撑,仅仅依靠营销手段塑造的高端形象如空中楼阁。在价格方面,高价策略在便利店等大众消费场景中显得格格不入,与消费者对该场景下产品价格的心理预期严重不符,导致消费者对其价格产生反感,进而影响品牌口碑。

三是舆情应对失措,消费者信任崩塌。在“烧不化”“配料表不实”等舆情事件爆发后,钟薛高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危机公关措施。其发布的声明过于简单,未能充分回应消费者的关切和质疑,给消费者留下了敷衍、心虚的不良印象。在信息传播迅速的社交媒体时代,负面舆情迅速扩散,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在短时间内急剧崩塌,这对钟薛高的品牌形象造成了毁灭性打击,直接影响了产品的销售和企业的后续发展。

 

但说到底,钟薛高的悲剧,本质上是对市场规律的傲慢与对消费者智商的侮辱。在信息透明的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拥有前所未有的选择权和监督权,任何试图“收割智商税”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一根售价高昂的雪糕,逻辑上应该用更高质量的原材料,投入更多的技术做研发,以保证口感和体验。但钟薛高却靠弄虚作假糊弄消费者,俨然把消费者当傻子,这样的结局早已注定。

敬畏消费者就是敬畏市场

钟薛高的破产,给直销企业带来的深刻启示远不止于产品、定价与舆情应对层面,更揭示了一个核心准则:永远不要将消费者视为可操纵的对象,试图通过信息壁垒和情感绑架实现长期收割。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直销行业与直销产品早已褪去神秘面纱,任何试图蒙蔽消费者的行为都将无所遁形。

 

在信息传播高度透明的今天,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空前多元。以往直销行业依赖的信息不对称优势已逐渐瓦解,产品成分、功效、成本、市场评价等信息,消费者只需动动手指便能轻松获取。钟薛高试图用营销话术掩盖产品价值缺陷,用概念炒作制造信息壁垒,最终被消费者识破并抛弃。这对于直销企业而言,是极具警示意义的——若仍沉迷于通过晦涩的术语包装、封闭的销售话术构建信息壁垒,试图让消费者在一知半解中买单,只会加速信任崩塌。

情感绑架更是直销行业需警惕的雷区。部分直销模式中,销售人员利用熟人关系、情感纽带向消费者施压,将产品销售与人际关系捆绑,让消费者在“面子”“人情”的裹挟下被迫消费。这种短期看似有效的手段,实则是在透支社会信任。钟薛高的案例证明,当消费者意识到自己被情感操控、被刻意引导时,反弹会更为猛烈。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对情感绑架的敏感度更高,一旦此类行为被曝光,负面评价便会借助社交平台迅速发酵,对企业品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所以要摒弃情感绑架的做法,靠产品品质与真诚服务维系与消费者的关系,让消费者在自愿、愉悦的心情下完成购买。

直销产品的“祛魅”已成必然趋势。过去,一些直销产品凭借“独家配方”“特殊功效”等标签营造神秘感,以此支撑高价与销售闭环。但在当下,专业评测机构、消费者分享社区、行业科普平台等不断拆解产品真相,任何夸大宣传、功效虚假的产品都将被拉下神坛。钟薛高的“高端人设”在成分质疑面前不堪一击,这正印证了:没有真实价值支撑的“神秘感”,终究是易碎的泡沫。炒制度、炒模式、炒概念,在流量红利消退、监管趋严、消费者觉醒时,更会显得不堪一击。

因此,直销企业必须彻底转变思维,与其耗费精力构建信息壁垒,不如主动公开产品信息,用透明赢得信任;与其用情感绑架促成交易,不如靠产品品质与真诚服务维系关系。在互联网时代,真正能让直销企业立足的,是对消费者的尊重与敬畏。

真正的商业智慧,在于将消费者视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用真诚创造价值,用信任构建壁垒。正如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言:“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在直销行业,这句话应转化为:企业的终极使命是守护顾客的信任。倘若把消费者当作可以随意糊弄的对象,最终必将被市场无情淘汰。

热门点击
和治友德广告
热门视频
康婷广告
企业热榜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北京海畴和直销专业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1101081628
  • 京ICP备09114780号-3
  • Copyright 2007@ CDSP.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