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省、市、区三级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对盘龙区部分直销企业进行走访,并开展直销企业信用分类评价工作,明确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分级分类”管理要求加大监管力度,切实维护直销市场秩序。
直销行业的信用建设,始终是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从历年实践来看,企业信用分类评价管理已成为常态化监管手段。对于直销企业而言,信用高,能在监管环境中轻装上阵、聚焦发展;信用低,则会面临重重制约,未来发展举步维艰。
早在多年前,各地就已开始探索直销企业信用分类评价,且随着时间推移,相关规范不断完善。
2015年,上海市工商局印发《直销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实施办法》,首次构建了系统化的评价框架。其评价标准多达21项,涵盖夸大宣传、违规直销、涉传等多个方面,并将违规行为量化为具体分数,依据分值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设为A、B、C三个等级。这种量化的评价方式,为后续其他地区制定相关规范提供了宝贵借鉴。
到了2016年,湖南、广东等地工商部门先后出台《湖南省工商局关于加强和规范直销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广东省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直销监管工作的意见》。虽未形成统一评价标准,但均明确将企业合规记录、消费者投诉处理效率等纳入信用考量维度。
近年来,相关规范持续更新与细化。2022年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根据该《意见》,对企业按照其信用风险进行分类,分为:信用风险低(A)、信用风险一般(B)、信用风险较高(C)、信用风险高(D)四类。这意味着企业将被纳入更系统、更科学的信用监管体系中。
同年,江苏省扬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出台《直销企业经销商分类监管的意见》,将信用评价的精细化程度推向新高度。该办法通过“四个维度”(遵纪守法、公平竞争、社会监督、政府监管)和“五个环节”(自评到复核的全流程),对经销商的十项核心行为进行量化打分。这种全链条监管模式,将执法触角延伸至渠道末梢,标志着监管深度与广度的双重突破,执法精细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直销企业信用分类评价深入推进,不仅体现了监管执法水平的持续升级,更以此为支撑,为直销行业注入了诚信风气,为直销市场秩序的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行业角度来看,信用分类评价有助于营造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通过对企业和经销商开展信用评级,信用评价高的主体能够发挥示范效应,带动全行业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信用评价低的主体,则会被监管部门列为重点监管对象,通过强化监管督促其整改规范,最终实现直销市场的整体净化。
对于企业而言,信用评价高在经营上拥有更多优势。监管方面,企业会得到更多的信任与支持。去年,在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了2024年上半年在昆直销企业专题工作会议上,通报了2023年度在昆直销企业分支机构信用分类等级评价结果通知,理想华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评价结果为A级,属于低风险企业。对评价结果为A类的直销企业,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适当降低抽查比例,实行相对宽松监管,简化监管方式,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这使得企业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业务拓展和产品研发中,提高运营效率。
而在市场竞争中,高信用评价可以说是企业的一张名片。评价结果为A类的直销企业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增加市场份额。而随着直销行业信用评价规范的不断完善,企业为了在评价中获得优势,必将重视自身信用建设,加强对直销员和经销商的培训与管理,同时,规范经营活动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此次盘龙区三级联动的评价工作,是直销行业信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的一个缩影。通过回顾历年相关规范,可以看到信用评价在推动直销行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所营造的公平竞争环境,将加速行业内的优胜劣汰,让真正诚信经营的企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